谈到番茄,大家应该都了解,有人问为什么叫番茄工作法,另外,还有朋友想问番茄工作法适合数学吗?,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不建议使用番茄工作法呢,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不建议使用番茄工作法,希望大家会喜欢。
不建议使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他在大学生活的头几年,曾一度苦于学习效率低下,于是便和自己打赌,狠狠鄙视自己说:“我能学一会儿习吗?真正学上10分钟?”后来他找到了一枚厨房定时器,形状像西红柿(Pomodoro ,意大利语的“番茄”)。就这样,遇到了他的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了。他在大学生活的头几年,曾一度苦于学习效率低下。
“于是我和自己打赌,下猛药,狠狠鄙视自己说:‘我能学一会儿习吗?真正学上10分钟?’我得找个计时教练,谁来替我掐表呢?后来我找到了,是一枚厨房定时器,形状像‘西红柿’(Pomodoro ,意大利语的“番茄”)。就这样,我邂逅了我的番茄钟。”
——摘自《番茄工作法图解》
“番茄时间工作法”指的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设置25分钟的时间(一个番茄时间)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任务无关的事情,直到番茄钟响起,然后短暂休息5分钟。往复循环,并且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
1.一个番茄钟由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组成;
2.每4个番茄钟之后会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
3.番茄钟不可分割,不能划分为一半或四分之一;
4.如果番茄钟开始后,一项工作提前完成,继续修改检查完善,直至番茄钟响铃;
5.遇到中断,尽量保护番茄钟;
6.不够一个番茄钟就合并,简单任务可以合起来做。
番茄工作法为什么最长工作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是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番茄工作法设置为25分钟是经过研究的人类可以维持高效率注意力的时间,太长会导致注意力下降从而效率降低。另外过度的注意力集中也不利于之后的工作学习。
希望可以帮到你。
番茄工作法 为什么25分钟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了。他在大学生活的头几年,曾一度苦于学习效率低下,于是他暗自打赌,让自己真正专心做一件事情,哪怕是10分钟也好,然后他发现自己需要找一个"计时教练",来替他掐表。后来他找到了,是一枚厨房定时器,形状像‘西红柿’(Pomodoro ,意大利语的“番茄”)。就这样,这便是最早的番茄钟。
一个蕃茄时间=25分钟专注时间+5分钟休息时间,其中休息时间可用来回顾之前的工作内容,喝水,散步,也就是半小时,这半小时的劳逸结合不仅是工作效率最高的,而且是符合晨起进行时间计划,当日工作内容,分为几块?每块大约用几个“半小时”来完成?便于评估番茄效果,时间进度等.
番茄工作法适合数学的学习吗
根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特点把握吧,世事无绝对。
谈谈番茄工作法的利弊和应用
有不少朋友对时间管理的方法论感兴趣,所以今天咱们聊一聊这两年比较火的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前些年兴起的一种时间管理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把时间划分成25分钟的“块”(当然这个时间长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微调),到时间就休息5分钟,然后继续。由于实施起来非常简单,符合当前社会短平快的追求,因此很受欢迎。
这个方法背后的原理,据《番茄工作法图解》的作者(也是这个方法的提出者)说,是有很多研究支撑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这本书,或者自行搜索,这里就不细说了。
番茄工作法的好处不少,我就不再安利了,不过从我个人的实践和观察来看,这种方法也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或者任何场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每一个时间块结束时候的“打断”,这种打断,对于一些需要持续思考的人,比如设计师、策划人或文案工作者来说,是很要命的。
通常,实践番茄工作法的人都会在电脑或手机上装这么一个软件用来计时,还设置了弹出窗口和声音提醒。但是想想看,在你冥思苦想了24分50秒的时候,脑袋里终于蹦出了一个模糊的想法,你直觉这个想法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你只需要让思维再深入一点,让这个想法变得清晰起来,好让自己能真正抓住这个想法。这个时候,duang!时间到了,你是停下来休息5分钟还是继续呢?
在工作中体验过“流”状态的朋友应该会更有感触,这种“流”的状态,说白了就是干活干到high了,完全停不下来。有时候我做方案做到思如泉涌,可以在电脑前两三个小时不动,因为一旦休息,就可能会失去一部分(通常是休息前的最后一部分思考)成果,更有可能会失去这种状态,那为什么不趁着这种状态在的时候尽量多做一点?于是,我只能不断取消显示屏上的提示框。这个时候,我还是在实践番茄工作法吗?
另外,有些人是慢热型的,比如我(害羞),进状态和出状态都比较慢,那么一个25分钟的时间段,前5分钟都在找状态,真正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20分钟。而对于一些本身就不太情愿做事的人来说,虽然逼迫自己要工作25分钟,但可能前5分钟在磨磨蹭蹭,后5分钟在盼着赶紧结束,真正利用起来的时间就更少了。这种碎片化的工作安排真的很难说是理想状态。
还有一些朋友,比如销售,工作内容和场景很不规律,就更不适合这种方法了。
所以总的来说,番茄工作法虽然强调了一张一弛,但这种打断并不适用于任何人或任何场景。就我看到的情况来看,很多放弃番茄工作法的朋友都是因为这种“打断”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犹豫的境地,在选择是否休息的一瞬间,压力和焦虑随之而来,久而久之,结果只能是放弃,所以准备实践这种方法的同学,请先想想适不适合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说番茄工作法就不好,还是前面那句话,它不适用于任何人或任何场景,但对某些人或某些场景来说,却是个很好的时间管理方法。
在我看来,最适合的场景是这样的:
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固化,少有临时性事件(如临时约见或会议)
工作地点固定,不用跑来跑去的
较少持续性的、深入的思考,换句话说,中断工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非创意类的工作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上这些场景,又愿意尝试时间管理,希望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的话,我相信你一定会愉快的爱上番茄工作法。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某些时间应用,而在不适合的时间里,不用这个方法。
另外,还有两种人,我也推荐尝试这种方法,一种是拖延症晚期患者,一种是对时间不敏感,但希望培养时间敏感度的人。
对拖延症来说,番茄工作法解决了他们看到一大堆工作就不想工作的难题。“只要工作25分钟就好”,这个想法会鼓励拖延人群开始工作,而一旦开始,就有机会进入良性循环,第一天一个番茄(25分钟的时间段,在番茄工作法里被称为一个番茄),第二天两个番茄……慢慢的,拖延这种绝症就有可能被治愈。
第二种人,通常是希望掌握自己的工作状态,比如想知道自己做某件事大概要花多久时间,或是25分钟内自己究竟可以做多少事。这种情况,运用番茄工作法是很不错的。如果对每一个番茄有记录,效果和时间记录是一样的,你可以清楚看到自己都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
对了,还有一种人也特别适合,就是脊椎有问题的同学,番茄工作法可以提醒你隔一段时间起来活动一下,这样你就不用像我一样研读《8步治背痛》了。
那么,在应用番茄工作法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是不要企图找到完美的软件。这个说过很多了,不再强调。
其次是工作分解。这个多说几句。我一直认为,这个才是番茄工作法的精髓和本质。
咱们许多人,往往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让我们丧失了从更高维度来规划工作的机会。而如果实践番茄工作法,我们就必须在开始之前列明当天要什么并规划好工作的场景和时间段,比如第一个番茄时间用来给客户打电话,第二个番茄时间回复邮件,第三个番茄时间跟隔壁老王讨论如何分赃,等等。
你看,这跟咱们之前一直强调的一些方法和概念是一样的,列清单、做任务分解、把类似的工作放到一起来做以提高效率。这些方法也与以前流行的GTD所倡导的理念和流程不谋而合。所以说,所谓的时间管理,本质上来来回回都是那些道理,知道了这些道理,用什么方法真的是无所谓。
最后,还是我一直宣扬的那个观点,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但千万别生搬硬套。
什么是番茄工作法?
一、什么是番茄钟
25分钟专注,5分钟的休息时间,形成一个完整番茄钟周期。一旦周期计时开始,便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一件事情中,知道闹钟响起,立刻停止工作。
短时间作为目标,增加工作完成的满足感。每完成一次专注过程,就会有五分钟休息。连续四个番茄钟会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
二、规划自己的番茄时间
即使没有任何软件和网络支持,我们也是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只需要准备三张纸和一支笔。
三张纸分为本周待办事项TO DO LIST、今日待办事项 DO IT 和 执行数据 RECORD。
今日待办中注意筛选事物的优先级顺序,先完成重要的三件事,再去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对每一个事项事先安排好番茄钟,还应该注意预留时间,防止因为一件事情的拖延导致集体任务失败。
三、执行番茄钟
番茄钟的执行有五个关键点:
计划
执行
追踪
记录
优化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一天结束之前【睡前】进行检阅,对照TO DO LIST,把已经完成的打勾或者划删除线。同时将明天的DO IT 进行规划,如果还有精力不妨规划下具体的番茄钟,不过这个步骤我一般放到早晨做,因为那时候脑袋比较清楚哈哈。
关于执行中的五个关键点,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计划的时候,所有的番茄用时都是预估。很多人在做计划的时候过度追求完美,不仅事情列的多,时间也卡的很紧。但人不是机器,没有办法严格按照时间表去做事的,最后导致任务失败。
其实,在计划之初就应该断舍离,不重要的,可以合并的事项罗列到一个番茄钟去做。同时每个任务完成之后应该预留一段时间“缓存”,防止有突发状况或者某一件事情拖延等。
2、执行中一定要专注,这种仪式感一旦打破,番茄钟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简单说就是闹钟响起来立刻投入专注,当闹钟再度响起,立刻停止工作去休息。
这是一个完整的专注过程,当然,如果对于工具的运用很熟悉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调整。比如每30分钟休息8分钟,或者45分钟休息15分钟等。
唯一要注意的是,专注时间单位内不要中断!!!
3、如果执行中途被迫打断,比如临时会议,我们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当前的思路,做到什么地方,等等,只需要花上三分钟记录下关键点,但是我们重新进入状态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这个过程,就是跟踪。
番茄工作法的专注时间不需要特别长,25分钟,但是对于专注力的训练却是大有裨益。对于职场人士来说,25分钟专注不算太难的事情,也是因为简单方便被恨人职场人士大力推崇,是提高效率的大法宝。
番茄工作法的原则
1)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不可分割,不存在半个或一个半番茄时间。
2) 一个番茄时间内如果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则该番茄时间作废。
3)永远不要在非工作时间内使用《番茄工作法》。(例如:用3个番茄时间陪儿子下的棋、用5个番茄时间钓鱼,等等。)
4)不要拿自己的番茄数据与他人的番茄数据比较。
5)番茄的数量不可能决定任务最终的成败。
6)必须有一份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为什么百度说番茄工作法不可以用在非工作时间
1、每天开始的时候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或记在软件的清单里)
2、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
3、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
Pomodoro Do主界面截图
25分钟到)。
4、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
5、休息3~5分钟,活动、喝水、方便等等。
6、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7、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在某个番茄钟的过程里,如果突然想起要做什么事情——
a.非得马上做不可的话,停止这个番茄钟并宣告它作废(哪怕还剩5分钟就结束了),去完成这件事情,之后再重新开始同一个番茄钟;
b.不是必须马上去做的话,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面标记一个逗号(表示打扰),并将这件事记在另一个列表里(比如叫“计划外事件”),然后接着完成这个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是什么?
把工作时间划分为多个番茄时间。一个番茄时间包含两个部分:25分钟的工作学习和5分钟的休息。
我是读《番茄工作图解法》(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16234/)你最好自己读读此书。
下面是我的整理摘抄:
一、番茄工作法所需要的工具
·一个番茄计时器(一个计时的东西就行,网上有好多软件可供下载)
· 一张to do today 工作计划表,每天开始时填写以下事项:
1、小标题,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2、清单,包含今天要做的事情,并按先做和后做的顺序排列
3、表格中一部分留给“计划外的紧急事件”。这些事件是不可预期的,但又必须 要处理的,当他们出现在表格中时,可能会推翻全天的计划。
·一份activity inventory 活动清单,由以下两项组成:
·标题:人物,事件
·想到要做什么就记什么,随处随记。
·一份记录表,用于记录原始数据。通常情况,记录表中包含数据、摘要、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番茄时间。
规则
二、番茄工作法规则
规则一:一个番茄时间共30分钟,包括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
规则二:一个番茄时间是不可分割的。
番茄工作法中,时间的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番茄时间。一个番茄时间不能被划分:不存在半个番茄时间或者一刻钟的番茄时间这样的事情。
规则三:每四个番茄时间后,停止你的工作,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大约15到30分钟
规则四:完成一个任务,划掉一个
三、番茄工作法流程
-----------------------------------------------------------------------------------------------------
第一阶段:弄清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
&把“下一步动作(计划任务)”详细些(路径划)。Eg, 不是“看一本书”而是看这本书的哪个部分“看某本书到第几页或者某章”
第二阶段:减少被打断的次数
我们如何避免来自内部因素的打断:
·每当你意识到潜在的打断将要来临时,比如肚子饿了,想吃东西,请你在工作记录番茄的地方上一个['],&然后,判断是否是今日要做的,是的话,记在计划外事件清单那列,不是的话,记在活动清单。(记录时,写出截至日期或者什么时间去做)
·继续当前的番茄时间 。&直到完成这个番茄时间后,再去处理刚才的记录,如果不影响休息,就在休息时间处理,如果超过两分钟的话,就计划一个新的番茄时间。然后按照重要紧急优先原则,处理to do today 清单上的任务
外部因素——被他人打断
·方法同内部因素
&判断事情的紧急性,记录这件事情,继续自己的番茄时间,当这个番茄时间完成后处理。
让打断变成任务
·成功地拖延打断,越迟越好,尽量减轻这些打断的紧急程度,增加这些打断的可控制性。
·逐渐地减少专用番茄数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控制打断次数
第三阶段:估测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规则一:如果一项任务的估测值大于5到7个番茄数,那么就打散它
规则二:如果估测值小于一个番茄数,就把几个小任务合成一个大任务
·从表中找出相似的任务,把他们加合在一起成一个番茄时间为止
·表中没有标识估测值得任务,
规则三:估测结果的记录
日期、时间、任务类型 、任务描述、估测值、实际、差别
计划
在每一天的开始,从Activity inventory 活动清单中选出你今天要完成的任务,优先考虑他们,并把他们记在to do today 工作计划表中;
追踪
按照to do today 完成任务,加上计划外的紧急事件(当日需要做的),记录每项任务所耗用的番茄时间;
记录档案
每天的结束时,把已经完成的任务记录在档案(自己建,可以用书本,也可用电子表格)中。
分析
“你要跟踪和记录什么,取决于你要观察什么”
(!每天结束时,记录档案和思考如何提高不应该超过一个番茄时间,否则,再好的工作法也会成为累赘)
番茄工作法如何判断是否成功?用番茄工作法时,是不是如果在规定的番茄内完成则表示成功并给予奖励,失败
其实在番茄工作法中如果你在规定的时间内没完成应该的任务,不需要惩罚,而应该分析为什么完不成,比如是不是自我期望太高,任务太多,那就可以将任务缩减,并且一定要按规则进行,就算么完成也要停下来。成功后可以奖励,但是我认为成功后的成就感已经很足够了。以上是我个人观点,第一次回答,希望得到改进的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