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螺杆,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有人问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还有人想问螺杆空压机温控阀拆解视频,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双螺杆空压机工作原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螺杆空压机工作原理图,一起来看看吧。
螺杆空压机工作原理图
1、吸气过程:
电机驱动转子,主、从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大,外界的空气充满其中,当转子的进气侧端面转离了壳之进气口时,在齿沟间的空气被封闭在主、从转子与机壳之间,完成吸气过程。
2、压缩过程:
在吸气结束时,主、从转子齿峰与机壳形成的封闭容积随着转子角度的变化而减少,并按螺旋状移动,此为“压缩过程”。
3、压缩气体与喷油过程:
在输送过程中,容积不断减少,气体不断被压缩,压力提高,温度升高,同时,因气压差而变成雾状的润滑被喷入压缩腔,从而达到压缩、降低温度密封和润滑的作用。
4、排气过程:
当转子之封闭齿峰旋转到与机壳排气口相遇时,被压缩的空气开始排放,直到齿峰与齿沟的吻合面移至排气端面,此时齿沟空间为零,即完成排气过程。
与此同时,主、从转子的另一对齿沟已旋转至进气端,形成最大空间,开始吸气过程,由此开始一个新的压缩循环。
一、影响螺杆空压机实际排气量的因素
1、设备转速:
螺杆空压机的排气量与转速成正比,而转速往往会随电网的电压、频率而变化。当电压降低或频率降低时,转速将下降,使螺杆空压机排气量减少。
2、吸气状态:
螺杆空压机是容积型压缩机,吸气体积不变。当吸气温度升高,或吸气管路阻力过大而使吸入压力降低时,气体的密度减小,相应地会减少螺杆空压机排气量;
3、气体泄漏:
转子相互之间及转子与外壳之间在运转时没有接触,保持有一定的缝隙,所以会产生气体泄漏。压力升高后的气体通过缝隙向吸气管道及正在吸气的啮槽泄漏时,将使排气量减小。
为了减少泄漏量,在从动转子的齿顶做有密封齿,主动转子的齿根开有密封槽,端面也加工有环状或条状的密封齿。如果这些密封线磨损,将使泄漏量增加,因此平时维护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
4、冷却效果:
气体在压缩过程中温度会升高,转子与机壳的温度也相应升高,所以在吸气过程中,气体会受到转子和机壳的加热而膨胀,因此相应地会减少吸气量。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转子中有的采用了油冷却,机壳用水冷却,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降低其温度。当冷却效果不好时,温度则升高,螺杆空压机排气量便会减少。
二、使用维护
1、操作、维修和保养压缩机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人员进行。
2、压缩机不可反转。初次启动或电控系统检修后,在压缩机启动之前必须首先确认电动机旋转方向是否与规定转向一致。
3、拆卸高温组件时,必须待温度冷却到环境温度后方可进行。
4、推荐使用螺杆压缩机专用油。不同牌号的润滑油不允许混用。
5、没有得到制造厂的许可,不要对压缩机作任何影响安全性、可靠性的改动或增加任何装置。
6、压缩机原装备件是专门设计、制造的,推荐使用正宗备件,以保证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
7、运行过程中绝对不允许堵塞压缩机吸气口。
8、除非已经注明可以作呼吸用,否则绝对不允许将压缩空气用来呼吸。
9、不能在超过规定压力、规定温度的情况下运行压缩机。
10、一旦发现压缩机工作异常,应立即停止压缩机,并及时消除异常。
1、吸气过程
当转子转动时,齿槽容积随转子旋转而逐渐扩大,并和吸入口相连通,由蒸发系统来的气体通过孔口进入齿槽容积进行气体的吸入过程。在转子旋转到一定角度以后,齿间容积越过吸入孔口位置与吸入孔口断开,吸入过程结束。
2、压缩过程
当转子继续转动时,被机体、吸气端座和排气端座所封闭的齿槽内的气体,由于阴、阳转子的相互啮合和齿的相互填塞而被压向排气端,同时压力逐步升高进行压缩过程。
3、排气过程
当转子转动到使齿槽空间与排气端座上的排气孔口相通时,气体被压出并自排气法兰口排出,完成排气过程。由于每一齿槽空问里的工作循环都要出现以上三个过程,在压缩机高速运转时,几对齿槽的工作容积重复进行吸气、压缩和排气循环,从而使压缩机的输气连续、平稳。
螺杆压缩机的优点如下:
1、可靠性高。螺杆压缩机零部件少,没有易损件,因而它运转可靠,寿命长,大修间隔期可达4-8万h.
2、操作维护方便。
3、动力平衡好。特别适合用作移动式压缩机,体积小、重量轻、占地面积少。
4、适应性强。螺杆压缩机具有强制输气的特点,容积流量几乎不受排气压力的影响,在宽广的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在压缩机结构不作任何改变的情况下,适用于多种工质。
5、多相混输。螺杆压缩机的转子齿面间实际上留有间隙,因而能耐液体冲击,可输送含液气体、含粉尘气体、易聚合气体等。
请问螺杆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谢谢
螺杆式空压机原理
1、吸气过程:
螺杆式的进气侧吸气口,必须设计得使压缩室可以充分吸气,而螺杆式压缩机并无进气与排气阀组,进气只靠一调节阀的开启、关闭调节,当转子转动时,主副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最大,此时转子的齿沟空间与进气口之自由空气相通,因在排气时齿沟之空气被全数排出,排气结束时,齿沟乃处于真空状态,当转到进气口时,外界空气即被吸入,沿轴向流入主副转子的齿沟内。当空气充满整个齿沟时,转子之进气侧端面转离了机壳之进气口,在齿沟间的空气即被封闭。
2、封闭及输送过程:
主副两转子在吸气结束时,其主副转子齿峰会与机壳闭封,此时空气在齿沟内闭封不再外流,即[封闭过程]。两转子继续转动,其齿峰与齿沟在吸气端吻合,吻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
3、压缩及喷油过程:
在输送过程中,啮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亦即啮合面与排气口间的齿沟间渐渐减小,齿沟内之气体逐渐被压缩,压力提高,此即[压缩过程]。而压缩同时润滑油亦因压力差的作用而喷入压缩室内与室气混合。
4、排气过程:
当转子的啮合端面转到与机壳排气相通时,(此时压缩气体之压力最高)被压缩之气体开始排出,直至齿峰与齿沟的啮合面移至排气端面,此时两转子啮合面与机壳排气口这齿沟空间为零,即完成(排气过程),在此同时转子啮合面与机壳进气口之间的齿沟长度又达到最长,其吸气过程又在进行
螺杆空压机 温控阀的工作原理
螺杆空压机温控阀的工作原理是温感液体热胀冷缩。
被控介质温度变化时,传感器内的感温液体体积随着膨胀或收缩。被控介质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感温液体膨胀,推动阀芯向下关闭阀门,减少热媒的流量;被控介质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感温液体收缩,复位弹簧推动阀芯开启,增加热媒的流量。
螺杆空压机温控阀控制器具有PI、PID调节功能,控制精确,多回路控制,功能多样,可实现流体流量、压力、压差、温度、湿度、焓值和空气质量的控制。
执行器有电动机械式和电动液压式,带有手动和自动调节功能,调节灵敏,关断力大,流量特性可调(线性等百分比)。
电动液压式执行器带断电自动复位保护功能,可接收 0-10V或4-20MA的信号并带有阀位反馈功能。阀体为流量调节阀,适用于循环管路冷冻水、低压热水、生活热水、高压热水、海水、热油、和蒸汽的调节线性好。
空压机设备-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采用高容量压缩组件,其转子外圆速度低而且达到最佳注油,实现了高效率、高可靠性。最新设计确保系统温度及压缩空气温度极低。保证所有部件均达到最佳冷却效果及最高使用寿命。
1 、螺杆空压机具有:稳定性高,效率高,振动小,噪意低等优点。
2 、阴阳转子以及转子与机壳的配合是设定的,这样气体的回流泄漏少,同时无余间隙容积,故效率高。
3 、喷入的润滑油具有密封,冷却、降噪和润滑作用
4 、相比活塞机而言,易损件少,故障率更低。
5、螺杆压缩工作曲线平滑,相对于活塞机震动小,噪音低。
螺杆喷油空压机工作原理
喷油,其实就是油冷却。螺杆空压机基本都是喷油的。通过油的润滑和冷却作用,对高速的转子进行润滑降温。这其间的工作原理是:气路:空气通过螺杆转子的压缩,产生压力,带动油桶的油。油和空气一起参与压缩过程。油的作用也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经过压缩的气体,是油气混合的,再通过油气分离器,把气体和油分开,油路:分开的油由于系统的内压,把油压到扇热器位置,对油进行降温,有风冷降温,和水冷降温。经过降温的油通过回油管回到主机,进入周期的循环。主要注意的技术有:螺杆机用油量、油管,气管的大小、主机驱动力大小、风机冷却程度、工控设计等等。葆德永磁变频空压机。
双螺杆空压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是什么?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是喷油单级双螺杆压缩机,采用高效带轮(或轴器)传动,带动主机转动进行空气压缩,通过喷油对主机压缩腔进行冷却和润滑,压缩腔排出的空气和油混合气体经过粗、精两道分离,将压缩空气中的油分离出来,最后得到洁净的压缩空气。具有优良的可靠性能,机组重量轻、震动小、噪声低、操作方便、易损件少、运行效率高是其最大的优点。
双螺杆空压机的工作原理: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核心部件是压缩机主机,是容积式压缩机中的一种,空气的压缩是靠装置于机壳内互相平行啮合的阴阳转子的齿槽之容积变化而达到。转子副在与它精密配合的机壳内转动使转子齿槽之间的气体不断地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而沿着转子轴线,由吸入侧推向排出侧,完成吸入、压缩、排气三个工作过程。因此,双螺杆转子的型线技术决定着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产品定位的档次。
双螺杆空压机的工作流程: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核心部件是压缩机主机,是容积式压缩机中的一种,空气的压缩是靠装置于机壳内互相平行啮合的阴阳转子的齿槽之容积变化而达到。转子副在与它精密配合的机壳内转动使转子齿槽之间的气体不断地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而沿着转子轴线,由吸入侧推向排出侧,完成吸入、压缩、排气三个工作过程。因此,双螺杆转子的型线技术决定着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产品定位的档次。
空压机工作原理
压缩气体用于制冷和气体分离:
气体经压缩、冷却、膨胀而液化,用于人工制冷(冷冻冷藏及空气调节等)如氨或氟利昂压缩机。其压缩压力多为8~12公斤/平方厘米,这一类压缩机通常成为“制冷机”或“冰机”。另外在液化的气体若为混合气时,可在分离装置中,将各组份分别地分离出来,得到合格的各种气体。
空压机的工作原理是由一对相互平行齿合的阴阳转子(或称螺杆)在气缸内转动,使转子齿槽之间的空气不断地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空气则沿着转子轴线由吸入侧输送至输出侧,实现螺杆式空压机的吸气、压缩和排气的全过程。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压缩机在工业上应用极为广泛。压缩机因其用途广泛而被称为“通用机械”。
1、 压缩空气作为动力:
风动工具排气压力为7~8公斤/平方厘米,用于控制仪表及自动化装置,压力约为6公斤/平方厘米,车辆自动,门窗启闭,压力为2~4公斤/平方厘米,制药业,酿酒业中的搅拌,压力为4公斤/平方厘米,喷气织机中的纬纱吹送压力为1~2公斤/平方厘米,中大型柴油机的启动压力为25~60公斤/平方厘米,油井的压裂,压力为150公斤/平方厘米,“二次法”采油,压力约为50 公斤/平方厘米,高压采煤压力约为800公斤/平方厘米,国防工业中的压力压缩空气为其动力。
工艺用单螺杆压缩机用来压缩除空气以外的各种气体,主要用于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中。也用作煤气、天然气的输送等。单螺杆压缩机是冷冻(空调)机的最佳机种,在军事上如潜水艇和导弹发射等也有重要用途。
在西方发达国家,螺杆式压缩机基本上取代了活塞式,市场占有率近80%,瑞典阿特拉司公司每年约生产双螺杆压缩机1.8万台,美国I-R公司每年约产0.9万台。国内1986年螺杆式仅为2%,近年来约占30%,因此市场潜力大。如前所述:外商、台商利用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抢占中国市场,销售情况良好。而国内厂家则销售欠佳。由于销售情况是商业秘密,难于收集,但从生产能力可见一斑;新成立的柳州富达机械有限公司,(中意合资)年生产能力为:双螺杆压缩机0.5万台,产值逾2亿元。全国双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年生产能力估计在2万台以上。2002年上海复盛公司生产螺杆压缩机产值达1.5亿元,英格索兰空压机厂产值达5亿元,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单螺杆压缩机的需求量将会日趋增大。
几点说明
单螺杆压缩机有CC、CP、PP、PC四种类型,其中以最后问世的PC型最节能,被单螺杆压缩机的发明人誉为理想冷冻(空调)机,PC型的生产技术最困难,目前只有两家公司能生产该型空气压缩机。PC型的问世淘汰了CC型。此外,如果将CP型螺杆的外形由圆柱变为圆锥,将形成一种新机型。正象PC型优于CC型一样,新机型比CP型更节能
双螺杆压缩机的原理和结构是什么?
双螺杆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运转过程从吸气过程开始,然后气体在密封的基元容积中被压缩,最后由排气孔口排出。阴、阳转子和机体之间形成的呈"V"字型的一对齿间容积(基元容积)的大小,随转子的旋转而变化,同时,其空间位置也不断移动。
1、吸气过程
转子旋转时,阳转子的一个齿连续地脱离阴转子的一个齿槽,齿间容积逐渐扩大,并和吸气孔口连通,气体经吸气孔口进齿间容积,直到齿间容积达到最大值时,与吸气孔口断开,齿间容积封闭,吸气过程结束。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阳和阴转子的齿间容积彼此并不连通。
2、压缩过程
转子继续旋转,在阴、阳转子齿间容积连通之前,阳转子齿间容积中的气体,受阴转子齿的侵入先行压缩;经某一转角后,阴、阳转子齿间容积连通,形成"V"字形的齿间容积对(基元容积),随两转子齿的互相挤入,基元容积被逐渐推移,容积也逐渐缩小,实现气体的压缩过程。压缩过程直到基元容积与排气孔口相连通时为止,此刻排气过程开始。
3、排气过程
由于转子旋转时基元容积不断缩小,将压缩后气体送到排气管,此过程一直延续到该容积最小时为止。随着转子的连续旋转,上述吸气、压缩、排气过程循环进行,各基元容积依次陆续工作,构成了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循环。
从以上过程的分析可知,两转子转向互相迎合的一侧,即凸齿与凹齿彼此迎合嵌入的一侧,气体受压缩并形成较高压力,称为高压力区;相反,螺杆转向彼此相背离的一侧,即凸齿与凹齿彼此脱开的一侧,齿间容积在扩大形成较低压力,称为低压力区。
此两区域借助于机壳、转子相互啮合的接触线而隔开,可以粗略地认为两转子的轴线平面是高、低压力区的分界面。
结构:
双螺杆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如上图所示。在压缩机的主机中平行地配置着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旋形转子,通常把节圆外具有凸齿的转子(从横截面看),称为阳转子或阳螺杆;把节圆内具有凹齿的转子(从横截面看),称为阴转子或阴螺杆。一般阳转子作为主动转子,由阳转子带动阴转子转动。转子上的球轴承使转子实现轴向定位,并承受压缩机中的轴向力。转子两端的圆锥滚子推力轴承使转子实现径向定位,并承受压缩机中的径向力和轴向力。在压缩机主机两端分别开设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孔口,一个供吸气用的叫吸气口;另一个供排气用的叫排气口。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螺杆式进气侧的吸气口,必须设计得使压缩室可以充分吸气,而螺杆式压缩机并无进气与排气阀组,进气只靠一调节阀的开启、关闭调节,当转子转动时,主副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最大,此时转子的齿沟空间与进气口的自由空气相通,因在排气时齿沟的空气被全数排出,排气完了时,齿沟乃处于真空状态,当转到进气口时,外界空气即被吸入 ,沿轴向流入主副转子的齿沟内。当空气充满整个齿沟时,转子的进气侧端面转离了机壳的进气口,在齿沟间的空气即被封闭,以上为,[进气过程]。
• 4.2封闭及输送过程:
• 主副两转子在吸气终了时,其主副转子齿峰会与机壳闭封,此时空气在齿沟内封闭不再外流,即[封闭过程]。两转子继续转动,其齿峰与齿沟在吸气端吻合,吻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此即[输送过程]。
• 4.3压缩及喷油过程:
• 在输送过程中,啮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亦即啮合面与排气口间的齿沟间渐渐减小,齿沟内的气体逐渐被压缩,压力提高,此即[压缩过程]。而压缩同时润滑油亦因压力差的作用而喷入压缩室内与空气混合。
• 4.4排气过程:
• 当转子的啮合端面转到与机壳排气相通时,(此时压缩气体压力最高)被压缩的气体开始排出,直至齿峰与齿沟的啮合面移至排气端面,此时两转子啮合面与机壳排气口的齿沟空间为零,即完成(排气过程),在此同时转子啮合面与机壳进气口之间的齿沟长度又达到最长,其吸气过程又在进行
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气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液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
蒸发器由加热室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向液体提供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促使液体沸腾汽化;蒸发室使气液两相完全分离。加热室中产生的蒸气带有大量液沫,到了较大空间的蒸发室后,这些液体借自身凝聚或除沫器等的作用得以与蒸气分离。通常除沫器设在蒸发室的顶部。
蒸发器按操作压力分常压、加压和减压3种。按溶液在蒸发器中的运动状况分有:①循环型。沸腾溶液在加热室中多次通过加热表面,如中央循环管式、悬筐式、外热式、列文式和强制循环式等。②单程型。沸腾溶液在加热室中一次通过加热表面,不作循环流动,即行排出浓缩液,如升膜式、降膜式、搅拌薄膜式和离心薄膜式等。③直接接触型。加热介质与溶液直接接触传热,如浸没燃烧式蒸发器。蒸发装置在操作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加热蒸汽,为节省加热蒸汽,可采用多效蒸发装置和蒸汽再压缩蒸发器。蒸发器广泛用于化工、轻工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