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尧舜禹禅让背后可怕的真相

  • 玄幻
  • 2021-09-24

透过文化的瞳孔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文化长河波澜壮阔,同时也蕴含着哲理,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化的世界,感受文化的魅力吧。

中国古代中所谓的“禅让”制度,类似于现在的投票选举,呼声最高的候选人将接任大权,成为下一任的领导者。这与血统和身份无关,是一种和平转让权力的方法。

《庄子·杂篇》中说:“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这里说的“相禅”就是替代的含义。 权力的和平转移以尧舜禹最为美谈,千古以来,人们提及这三位君主都称颂不已, 他们成为了“托古改制”的原始依据,但事实上并不是儒士们提及这三位君主所传承的那样。

在史书上有所记载:《尚书》的《尧典》 《舜典》《大禹谟》等写道,尧在位70年后,其子丹朱不成器,不得百姓爱戴,作为驸马的舜那时已然摄政,但仍保荐丹朱治理南河8年。直到朝臣和百姓认为丹朱不是治国之才,纷纷靠拢“贤明”的舜,让尧也了解到他的儿子朽木不可雕,舜才以一句“天也”结束了丹朱的政治生涯,坐上了帝位。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尧让位,“舜遁尧,再通坪。”尧不得不传位给舜,实乃舜已经完全

得到百姓的爱戴,近百岁的尧又能如何呢?

书中还有言“无使舜前位 正月上日,爱终于文祖,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市三苗于三危,豫鳏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服。”

拜即位后立刻除去了共工、终、鲧、欢兜等干尧在位时的名臣, 终使天下臣段。很显然,共工等人很可能成胁到舜的顺利即位,所以他才如此排斥他们。此招“杀鸡做病”再明显不过。不过舜到最后也是胆战心惊地坐着帝位,因为即将取代他在人民心中地位的人,正是鲧之子禹。

舜是禹的杀父仇人,此乃毋庸置疑的事情,所以禹治水成功后,能甘心为舜所用码?此时再看韩非子的“禹過舜”这句话,顿觉其中的精到之处。虽然《史记》上讲,舜南巡不幸病死途中。但战国时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却这样记载:舜年迈体衰,禹于是迫舜去南方巡查,实为“放逐”,舜因此死于途中, 两个妃子娥皇、女英都不在身边。舜死得如此孤独,于是便有了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的妻修结局:“尧之女,绿之一妃,日潮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既。”

不能是(史记)的记载更符合真实历史,还是被称为“野史”的《竹书纪年)更贴近现实境况,总之,舜的死实则是有蹊跷的。今日无论如何推测,都不可能再现当时的情景,又如何知道舜传禹帝位是否有内幕的存在?

其实,原始社会除了老舜禹三人是以“禅让”从轩辕黄帝开始一直遵循着子子承父位的规矩,孔子翻遍了历史,才找到尧、舜、禹三人井非子承父业的例子,于是以“天下德者居之”教育子弟,到各国游说各色君主,提倡礼乐、道统。而事实上,孔子及其弟子用了2000多年的时间,实践的直都是 希冀将君主化为圣人的治国政统,而非将圣人化为君主的治国道统。儒家的道德理想,从始至终都为君主所利用。

排让在需家的道统中是上古圣贤明智的象征,是最正确的政治的举措。尧让位给革,舜让位给禹。这无疑是道统凌驾于政统的标志。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此乃孔子生笃信的圣人治国策略、追寻的道德理想,就连8不韦也曾以此言暗示秦始皇的暴政即将倒台。

于是有人认为,政道合一、儒家道德规范成为政治手段,才是永久的统治之道,但可惜古老的禅让和德治还是不幸地破灭了。

是谁剥开了“禅让”的谎言?我们或可从魏文帝曹丕的身上得知一二。曹丕心安理得地接受傀儡汉献帝禅让帝位之后,脱口而言:“舜禹受禅, 我今方知。”一句话揭露了古代“禅让”背后的实质,在曹丕看来:原来天下唯“德者”居之,实则应该改为天下唯“权者”居之,谁的实力足够强,谁的地位足够稳,谁就可登上帝位。曹丕度古人之腹,虽有偏颇,但未必不是空穴来风。

看天下千百年斗争,越是乱世,“禅让” 的戏目上演得便越精彩,在“和平性异姓夺嫡”的光环下,这些“禅让”的神话怪圈有许多是被历史和人们理想化了的政治谎言。

尧舜禹禅让历来被儒教仁义所称颂,史记上关于尧舜禹的记载是这样的,尧帝是上古时期的帝王,他到了晚年开始考虑找谁来接替自己位置,就问手下人意见,手下拍马屁说道:“你的儿子丹朱通情达理,可以接替你的位子。”尧不高兴的摇摇头说道:“哼!丹朱这个人愚蠢,凶恶怎么能当王呢?”手下人又推荐共工,尧又说:“共工这个人只会说漂亮话,心术不正,也不能当王。”后来有人给他推荐民间的单身汉虞舜,尧就问道:“这个人品行怎么样呢?”手下人就说“舜这个人品德很好,他有一个瞎子老爸,还有一个狠毒的后妈,还有一个品行不端的弟弟,这三个人经常想设计害他,但是他还是和他们和睦相处。”

尧听了觉得不错,就让舜接替了自己的王位,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舜到了晚年也是把王位让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这就是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听说这些故事是不是感觉很扯蛋,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很喜欢读历史,他对于读过的历史都喜欢做一些标注,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老人家晚上批注二十四史,在《魏文帝被利用》一条中都写下了六个字:尧幽囚,舜野死,就是这六个字道破了儒家一直宣扬的尧舜禹禅让美德的事实真相。

其实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尧晚年本来是打算让自己的儿子丹朱接替自己的王位,但是他的女婿舜却趁机发动政变,把尧囚禁起来,把丹朱发配到边远的地方,然后对外宣称尧因为自己儿子丹朱品行不端,才能不够,难当大任,把王位禅让给品德高尚的舜,舜自觉自己也修为不够,故意推辞了几番最后才装做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尧把王位禅让给舜之后就被流放苍梧,最后就死在那里了。

到了舜的晚年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开始掌握大权,大禹的父亲鲧早年因为与舜争夺王位而被舜以治水不利的罪名给杀了,所以禹和舜有杀父之仇,禹的父亲被舜杀了以后,禹没有找舜报报仇,因为他这时候力量也不够,而是在舜的手下老实的治水,并且在治水过程中渐渐得到人心,并且掌握大权,传出后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其实禹是不敢放松片刻,他要一直没有忘记杀父之仇,终于后来他已经完全掌控了大局,满朝大部分都是他的亲信,于是他发动政变,让舜把王位禅让给他。

然后把舜流放到苍梧,大仇终于得报,最后舜就死在苍梧了,他的两个老婆娥皇和女英也跟着自杀了。禹死了之后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启,正式开始了中国几千年的家天下时代。

这就是儒家一直以来包装并宣扬的禅让,要知道其实在尧舜禹禅让之前,从黄帝时代开始,权力的交接就一直是父传子子传孙,为什么到了他们这里突然出现禅让,就算是全民教育的今天也不可能做到这样,何况是远古文明的几千年前,不过禅让这一套儒家为什么一直要宣扬了,其实也是为了当朝统治者用来教育百姓要注重自己的修为,当然这也为后世篡位的帝王找到了光明正大的依据,堂而皇之的以禅让之名把权力从前任君主抢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