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市场上购买大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种分瓣的大蒜,这种大蒜,就叫独头蒜。独头蒜外形圆整,容易剥皮,食用十分方便,而且独头蒜比分瓣蒜更辣,蒜味更浓,所以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独头蒜的种植时间和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种植时间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11月中下旬播种。云南大蒜主产区在秋分至寒露之间播种。山东北部和鲁中山区及半岛地区,适宜播种期在11月中下旬,鲁南(苍山及金乡周边)在12月上中旬为宜。
二、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
比如红七星、成县早蒜、狼牙蒜、乐都紫皮大蒜、早薹蒜2号等,这些耐贫瘠、鳞芽分化要求条件相对严格的大蒜都容易出独头蒜。另外,像一些早熟品种也容易出独头蒜。
2、根据瓣大小选择
小蒜瓣容易出独头蒜。一般要求的蒜瓣大小质量在0.5-1.5之间的种瓣比较适合,不能过小,如低于0.5g的种瓣,长出的蒜品质不好,样子也不好,还会导致减产。
3、低温处理后播种
低温处理种瓣可提高出独率,低温处理大蒜的温度不能低于零下10℃。待低温处理后还要储存好种子,一般要放在通风、防雨、防晒的地方,注意不能捂坏了。接着,在栽种的前几天要把蒜头分成蒜瓣,蒜瓣要选中瓣较好。
4、播种方式
为了提高独头率,种植密度要大一些,而且可以和小萝卜间种。按15公分行距开沟,沟深6公分。株距3公分,按蒜腹背朝向插植,放入蒜种后覆土厚3公分。播完后均匀撒播小萝卜种子,然后耙平畦面,灌水。利用萝卜抑制蒜苗的生长,从而减少分瓣蒜的出现。
5、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要防除杂草,浇水勤一些,一般20天左右浇一次水。冬前以控为主。小萝卜出苗后不施肥,要间苗,株距为6公分左右。等小萝卜收获后,对大田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灌水等。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和硫酸钾10公斤,并在独头蒜膨大前期和膨大期分别喷施 0.2%的磷酸二氢钾2次。
以上就是独头蒜的种植时间和方法,独头蒜在市场上的卖价通常是普通大蒜的3-5倍。一般来说,一些早熟品种高于中、晚熟品种,耐贫瘠、鳞芽分化要求条件相对严格的大蒜品种容易出现独头蒜。想要种植独头蒜的朋友,可以掌握好以上种植时间及方法,达到丰产的目的。
独头蒜的种植时间和5个方法
种植的蒜苗变软,可能是在养护时,为其提供的养分过少或者水分过多,导致植株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也可能是蒜苗在生长的过程中接受的光照不足,无法正常生长,还可能是土壤板结,导致蒜苗根部受损,无法为叶片提供养分。
1、缺乏养分
蒜苗在生长的过程中会消耗较多的营养,但是在养护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的营养过少,就会导致植株营养不良,蒜苗变软,所以在后期养护时,需要及时为植株提供肥料,最好可以使用富含氮磷钾元素的混合肥料。
2、光照不足
蒜苗适合生长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光照不足,就会导致叶片无法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营养,从而出现变软发黄的现象,此时就需要为蒜苗提供全天的日照,让植株可以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叶片的翠绿。
3、浇水过多
蒜苗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有限,如果频繁为其浇灌水分,就会导致土壤中出现积水,影响蒜苗的生长,从而出现蒜苗变软的现象,所以在后期养护时,需要严格为植株控制水分,最好在土壤干燥时,为蒜苗施肥。
4、土壤板结
蒜苗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如果种植的土壤出现板结结块的现象,就会导致植株根部受损,无法为叶片提供营养,蒜苗变软,所以在后期养护时,需要每隔一周为植株疏松一次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蒜苔是大蒜生长成熟之后,长出的花枝,其顶部存在花苞,在养护蒜苔的过程中,可以为其喷洒多菌灵溶液,消灭植株上的细菌,也可以为蒜苔提供矿物质含量丰富的天然水,浸湿全部的土壤,还可以为其提供腐熟的农家肥,保持土壤肥沃。
1、生长过程
蒜苔是从大蒜根部长出的。大蒜在生长成熟后,就会进入花芽分化阶段,此时大蒜根部就会长出花杆用于开花,这个花杆就是蒜苔,其顶部就是花苞。在采收蒜苔时,可以隔着叶片掐其根部,然后就可以将蒜苔顺利的抽出。
2、病害防治
在养护蒜苔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为植株防治病害。首先需要定期向蒜苔喷洒多菌灵溶液,消灭植株上的细菌,也可以为蒜苔通风透气,提高植株间的通风性,保持空气流通,还可以将蒜苔老化的叶片及时摘去,避免叶片腐烂滋生细菌。
3、科学施肥
蒜苔是花芽分化的产物,所以在养护蒜苔时,需要为其提供以磷钾肥为主的肥料,促使植株生长的更加粗壮,减少氮肥的使用,以免影响蒜苔的品质。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将肥料稀释后提供给植株,避免蒜苔出现肥害。
4、补充水分
蒜苔在生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水分,浇水不足就会导致植株干枯受损,无法正常生长,所以在养护蒜苔的过程中,可以定期的观察土壤的变化,在土壤干燥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向蒜苔浇灌水分,在土壤湿润时,则可以减少水分的供应。
蒜苔怎么长出来的
大蒜忌讳在一块土地连年种植,连年种植的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和虫卵危害,会导致大蒜出苗后叶子发黄。所以种植大蒜要避免连作。在翻耕土地时太浅,化肥不能及时的渗入到土壤深层,大蒜出苗后就会烧根引起发黄。所以整地时要深耕土壤或在沙壤土中种植大蒜。
大蒜出苗后叶子发黄可能是由于连作引起的。连作的地块发生病虫害比较的严重,而大蒜就忌讳在一块地上连年种植。在一块地连年种植大蒜会被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和虫卵危害,导致大蒜出苗后叶子发黄。
土壤板结也会导致大蒜出苗后叶子发黄。在耕作土地时,耕作的太浅,土壤下面较硬,给蒜苗浇水或下雨时水分就无法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土壤积水,土壤中的化肥不能及时的渗入到土壤深层,大蒜苗期化肥浓度过大,就会烧根引起叶子发黄。
种植大蒜要避免连作,一般一块地里种植2至3年的大蒜,就需要换地方种植,在种植大蒜前后收获后,要清除地里的枯叶和杂草,减少病源和虫卵。种植大蒜最好和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轮作。
避免土壤板结要在整地是深翻土壤,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这样有利于水分和肥料渗入到土壤深处,防止肥料烧根。也可以把大蒜种植到沙质土壤中,沙质土壤渗透性好,一般不会存在肥料烧根。
在养殖百花石蒜的过程中,最好可选用腐殖土、沙土和煤渣、松针土的混合土作为栽培土,还要加入适量有机肥混合搅拌,将植株放在温暖的向阳处,控制温度在15~25℃左右,高温天气要每天向周围或者叶面喷水一次,进入休眠期后要停止浇水施肥。
1、基质要求
白花石蒜适合在富含有机质且排水性良好的沙土中生长,栽种的时候可选用营养丰富的腐殖土、沙土和煤渣、松针土的混合土作为培养土,为了根系的繁茂生长,还要在盆土中埋入充分的有机肥,但要与根系分开,以免烧伤根系。
2、光温环境
在养殖白花石蒜的时候,要保证每天都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在全日照的环境下能生长繁茂,但在夏季的时候要避免强光直射,日照强度在50%~70%左右最佳,还要控制室温在15~25℃左右,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3、适宜水分
水分是养活百花石蒜的关键,在生长期间要根据盆土的干湿情况进行浇水,当叶子逐渐枯萎的时候要逐渐减少浇水,进入休眠期后要停止浇水施肥,高温天气要每天向周围或者叶面喷水一次,以起到增湿降温的作用。
4、合理施肥
施肥管理是白花石蒜养殖方法中的基本要求,在生长期间要每月施肥一次,主要以稀薄的腐熟有机肥为主,或者用自制的腐熟堆肥溶液,在花期的时候要注重施加磷钾肥,气温很低的时候不用施肥,以促进花芽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