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除草是近年来水稻种植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直播稻田杂草一般在播后3-4天开始出草,7-20天出现禾本科杂草为主第一高峰,以莎草科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第二高峰出现在播后的25-35天。很多种植户都会选择除草剂来进行水稻田除草,那么水稻田除草该如何进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选对药剂
在进行稻田化学除草时,必须了解除草剂的杀草谱及田间杂草的种类分布,切实做到对草下药,还要根据稻田类型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秧田、直播田、抛秧田、人工栽插田及机插田,要区别对待,秧田、直播田和抛秧田不能选用含有乙草胺、甲磺隆的除草剂;必须按照除草剂说明书上的规定杀草范围选择对路的除草剂,有的除草剂只对单子叶杂草如稗草等有防效,有的除草剂只能杀死双子叶杂草如鸭舌草等。
二、把握用药剂量
使用过多药剂会对水稻产生药害,反之,用少了则不能达到除草的目的。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标注的安全有效剂量及稻田的实际面积进行计算,并且要注意不同规格的除草剂稀释浓度不相同。
三、选准施药时期
除草剂的施药最好选择杂草对其最敏感的阶段进行,除草剂最易发挥药效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除草剂的药效;同时也应考虑选择水稻植株对除草剂的抗耐力,最好选择最强阶段。要综合考虑 2 个因素,才能确保禾苗安全。一般来说,杂草在种子萌发阶段及幼苗期对除草剂最敏感,水稻田除草可选择在秧苗移栽返青后除草。
四、注意事项
随着杂草发生越来越严重,除草成本越来越高,水稻封闭除草是最有效的除草手段,但是水稻封闭除草剂不能做一次性完全除草,只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杂草基数和叶龄,后期就需要对不同田块不同种类田块的杂草进行补治,这样极大的降低了除草难度和除草成本,同时对水稻的伤害降到最低。
以上就是水稻田除草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水稻田除草剂使用过后,如果田间管理不好依然会有杂草出现,对于水直播、旱直播田块施药后要保持田间湿度,不要出现积水。
水稻田除草药剂要点及注意事项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种植户朋友比较头疼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是一种病毒病,通常由灰飞虱传播,发病植株绝大部分不能正常抽穗,造成严重减产。下面一起学习如何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
一、症状
典型症状是发病的水稻比健康水稻明显矮缩,叶子短小僵直、深绿,新抽出的叶片变得扭曲皱缩,发病初期叶片背面的叶脉和茎秆上有蜡泪状白色凸起,后来变成黑褐色的短条瘤状凸起,水稻不抽穗或穗小,最终可导致严重减产;非典型症状包括病苗生长缓慢,矮缩,分蘖少,叶脉和茎秆上观察不到蜡泪状凸起。
不同生长期的水稻染病后症状有所不同。
1.秧苗发病症状
病株心叶生长慢,叶片短宽、僵直、深绿,叶枕间距缩短,叶背面的叶脉有不规则白色瘤状凸起,后变成黑褐色。病株矮小,不抽穗。区别于由除草剂药害引起的枯黄;由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引起的扭曲畸形。
2.分蘖期症状
本田初期染病的稻株,明显矮缩(约为正常株高的1/2),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岀,或呈螺旋状伸岀,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穗,但结实率低或包穗、穗小,似侏儒病。区别于分蘖期药害病株的叶片均质地刚直,心叶扭曲畸形,边缘白化。
3.拔节期症状
病株矮缩不明显,剑叶短阔、僵直,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泪状白色或黑褐色凸起的短条脉肿,抽穗时穗颈缩短,结实率很低。
二、防治技术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在水稻的感病生育期严格控制迁入的带毒灰飞虱的数量,从病害的源头抓起,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可以明显降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为害。
1.选择抗病品种,改善栽培制度
在病区扩大种植抗病品种,逐步淘汰感病品种。提倡同期播种、适当推迟播栽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期。早稻稍迟1周多开始移栽,麦茬后10d左右移栽晚稻能有效降低发病率。此外,要避免零星田块早播。秧田要远离麦田和上年发病重的冬闲田,提倡集中连片播种育秧,并能同时移栽;统一施肥用药,培育无病壮秧。另外,要合理施肥,平衡施肥,控氮增钾,增施微肥,提高稻株抗病力。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秧苗浓绿引诱灰飞虱取食;重视施用锌肥,并作底肥施用,平衡施用肥料,促使稻苗早生快发,缩短病害易感期,增强稻株抗病力。
2.治虫防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主要传毒媒介的病毒病,虽不能经灰飞虱产卵传毒,但病毒能借助小麦、禾本科杂草、水稻等寄主植物“接力”传播病害。水稻秧苗期是对黑条矮缩病的敏感致病期,其次为大田返青分蘗期。病害能否流行主要取决于秧田和本田初期的灰飞虱种群数量和带毒率。因此,关键控制技术是压低灰飞虱种群数量和带毒率,通过治虫防病的方法,把带毒灰飞虱扑灭在迁移到水稻秧苗传毒侵染之前。
大家在水稻生产种植过程中遇到过水稻黑条矮缩病这种病害吗?你最后都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分享经验。
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及防治指南
氮的定量需要考虑高产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氮规律、肥料特性和当季利用率以及生育期间各种情况变化,包括总氮定量和氮肥施用方法两部分。
总氮量确定:通过测土配方等试验所得出的氮、磷、钾比例,应被认为是当地合理的比例,再根据当地取得高产的氮肥施用量,按测土配方“3414”试验的氮、磷、钾合理比例,确定高产栽培的氮、磷、钾的具体使用量。施氮总量的确定用斯坦福差值法计算:施氮总量(千克/亩)=〔目标产量需氮量(千克)-土壤供氮量(千克)〕÷氮肥的当季利用率(%)。总氮量越多、肥料的利用率越低,运筹比例不同、肥料的利用率效率也不同,一般来说,在保证当地产量水平不变或略有增加的前提下,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可节约肥料20%-30%。
氮肥的施用方法:试验示范证明重施穗肥可以促进穗分化,提高穗粒数,基蘖肥与穗肥的最佳比例为5:5或6:4,这一施肥方法可以获得高产,并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氮肥施用时间:施氮的时期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确保有效分蘖阶段水稻不缺氮,并保持合理的氮浓度渐降动态,到无效分蘖期降到缺氮水平;二是穗分化开始氮水平逐渐提高,进入二次枝梗分化以后达到不缺氮水平,且维持到乳熟期,乳熟后合理下降,有利于提高物质运转,基肥在移栽前施用,分蘖肥在移栽后5―7天施用,促花肥为幼穗分化开始时施用,保花肥于倒数第二张叶片生长时施用。
沪旱15号-丰宝:生育期适中,抗旱性强,产量可达到每亩550kg左右。大田表现9-金九昌:发苗快,成活率高,产量每亩约500-580kg左右。农丰优909-荃银:是杂交早熟晚籼新品种,产量每亩可达490-550kg左右。辽粳390-水稻种子-东亚:是中熟品种,每亩可达到650-850kg左右。
高产水稻品种有很多种,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特点,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不一样,产量都很高,下面介绍的是其中的四种。
沪旱15号-丰宝
沪旱15号是一种旱稻,抗旱性很强,适合在安徽、浙江、湖南等旱情较轻丘陵地区一代种植。它的种植生育期在122天左右,沪旱15号的苗期长势比较旺盛,生长期间比较整齐挺直。
在种植前要将杂草清楚干净,种子也要消毒,种植时间距要保持在17厘米左右,行距保持在27厘米左右。丰宝对基肥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基肥基本上要占总施肥量的百分之八十。丰宝的试验产量每亩大约在550公斤左右,产量是比较不错的。
大田表现9-金九昌
金久昌这个水稻品种发苗快、成活率高、有着较强的耐寒性和抗病害性。这种品种的水稻对肥料的需要程度一般,氮肥不宜施太多,要根据天气和水稻的的情况来施肥,这个品种比较喜欢钾肥,如果按每公顷来计算的话,大概要施80-150公斤左右的钾肥。
这种水稻插秧到成熟大约需要120-135天左右,每亩的产量大约在500-580公斤左右,有时候高产栽培的话可以达到600公斤左右,产量是非常可观的。
农丰优909-荃银
农丰优909是一种杂交早熟晚籼新品种,种植生育期大约在102-122天左右,它的长势比较茂盛,杆径也比较粗壮,该品种的肥料基本上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种植期间要注重病虫防害,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和白叶枯病等。
这个品种的成熟期是比较晚了,但是产量比较高,每亩产量大约在490-550公斤左右。
辽粳390-东亚
辽粳390是一种杂交水稻品种,生育期在145-155天左右,是一种中熟品种,适合在沈阳以北地区的中熟稻区种植,它有抗穗颈瘟的能力。栽种辽粳品种的时候是五月份左右插秧,按一亩一亩的来计算的话,每亩大约施氮肥55-65公斤左右,钾肥施18公斤左右,磷肥要施15公斤左右。
种植这个品种水稻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要按干、浅、湿的不同来来间歇性灌溉,在种植期间要注意防止二化螟。在试验区中的产量为每亩产650-850公斤左右,是比较高产量的品种。
水稻红尖可能是植株在生长的过程中遭受病害,需要定期向水稻浇灌灭菌药剂,消灭植株上的细菌,也可能是在养护时为水稻提供的养分过于单一,导致植株生长不良,还可能是水稻生长的环境温度过低,导致水稻冻伤。
1、遭受病害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患上细菌性褐斑病,就会出现红尖,叶片边缘变黄的现象,所以在后期养护水稻时需要在植株孕穗期以及齐穗期为水稻喷洒多菌灵溶液,消灭植株上的细菌,防止水稻叶片被细菌感染。
2、缺乏养分
水稻适合生长在肥沃的环境中,在养护水稻时为其单一的使用氮肥,就会导致水稻缺乏磷钾元素而出现红尖,所以在后期养护水稻时需要为植株提供富含氮磷钾元素的无机肥料,让水稻吸收均衡的养分,健康的生长。
3、温度过低
水稻适合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如果水稻生长的环境温度过低,就会导致植株冻伤而红尖,所以在后期养护水稻时需要为植株采取保暖措施,最好使用塑料膜、竹条和铁丝为水稻搭建保暖棚,保持棚内温度在十五度以上。
4、养护方法
在养护水稻时,可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光照,让水稻可以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在光照过强时需要为水稻及时遮阴,避免强光灼伤植株,还可以定期为水稻喷洒杀虫剂,消灭植株上的害虫,让水稻更好的生长。
水稻红尖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