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食用方法也非常的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而进行烹调。虽都说黄秋葵的营养价值特别的高,那么黄秋葵吃了到底有哪些好处?吃黄秋葵需要注意什么?
黄秋葵的功效与作用
1、秋葵含有果胶、牛乳聚糖等,具有帮助消化、治疗胃炎和胃溃疡、保护皮肤和胃黏膜之功效,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
2、其含有铁、钙及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有预防贫血的效果。它分泌的黏蛋白有保护胃壁的作用,并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等症。含有维生素A,有益于视网膜健康、维护视力。
3、对青壮年和运动员而言,秋葵可消除疲劳、迅速恢复体力。同时秋葵嫩果中含有一种黏性液质及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鼠李聚糖、蛋白质、草酸钙等,经常食用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健胃整肠。
4、秋葵含有特殊的具有药效的成分,能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是一种适宜的营养保健蔬菜,享有“植物伟哥”之美誉。
5、另外由于黄秋葵富含有锌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防癌抗癌。加上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不仅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肤美白、细嫩。
6、秋葵嫩荚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不仅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肤美白、细嫩。膳食纤维还可轻松带走人体内垃圾,是很棒的营养减肥材料。
7、秋葵嫩荚丰富的植物黄酮,结合各营养元素能促进人体全方位的自我调理,从而确保内分泌平衡、抗衰老、抗疲劳、增耐力、血液循环加快等功效。此外由于黄秋葵富含有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
8、秋葵嫩荚富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C、E等,尤其是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含量在目前发现的动植物中位列第一。维生素A能保护视网膜,确保良好的视力,预防白内障的产生。
9、秋葵嫩荚还含有硒、钙、铁、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但含量并不特别丰富。
黄秋葵的禁忌
1、适合胃炎、癌症、胃溃疡、贫血、消化不良食用,特别是青壮年、运动员、护肤女士、男士更应该多吃。
2、但是秋葵属于性味偏于寒凉的蔬菜,胃肠虚寒、功能不佳、经常腹泻的人不可多食。
3、秋葵含有较多的钾元素,患有肾病的人应少用,不可过量食用,并且要烫过再食用为好。
4、秋葵不要用铜、铁器皿烹饪或盛装,否则秋葵很快地变色。对人体虽无伤害,味道却会打折扣,也不美观。
5、秋葵室温下容易变黑变干,需要以白报纸包裹冷藏。
6、秋葵切段炒的时候,会有粘液,有些人为了菜肴的美观,会事先把粘液洗去再炒,其实绝对不推荐这样做。秋葵的粘液正是它的营养精华所在,所以,不要怕粘,粘的才是营养的。
7、秋葵一定不要加水炒,大火爆炒变色即可,生一点比炒软了好。生吃都可以所以不必担心。炒久了营养就流失了。
秋葵是什么
秋葵又名羊角豆、咖啡黄葵、毛茄,目前黄秋葵已成为人们所热追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它的可食用部分是果荚,又分绿色和红色两种,其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
在美、英等国家被列入新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的秋葵,因被许多国家定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而被称为“奥运蔬菜”。
据了解,这种原产于非洲的植物还有一个更容易被记住的名字“植物伟哥”,日本人称之为“绿色人参”。具有增强身体耐力、抗疲劳和强肾补虚的作用,许多国家把其作为老人强肾补虚的药品,咖啡的添加剂和借用品。长期食用黄秋葵,有护肤、健胃、保肝、强肾等功效。
种子可榨油,黄秋葵油是一种高档植物油,它的营养成分和香味远远超过芝麻油和花生油
秋葵的食用方法
1、蘸酱
秋葵本身的口感就很爽滑,可以直接生吃的。但是在日常与朋友聚会或者时间稍微充裕,可以调制自己喜欢的酱料拌制,一般最方便又好吃,就是酱油加芥末,是秋葵最好的食用伴侣,口感清新一流。
2、凉拌
可以根据自身的口味凉拌秋葵,秋葵比较软身,与丝瓜相似,但搅拌不容易碎,非常适合凉拌,只要把基本调料加上,再放上醋和辣椒点缀,口感绝佳。
3、炖汤
黄秋葵常被用来熬制浓汤或者炖肉,由于秋葵有一定的粘性,这种黏液也能给菜肴增加浓度,汤的味道也很鲜美。
4、调味料
黄秋葵还常常被干制并且粉碎成粉末状作为调味料,这种调味料可以提供风味、增加粘度和色泽。也提供了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素、能量和矿物质。另外由于黄秋葵风味类似于茄子,所以在很多的菜谱中它被用来取代茄子。
黄秋葵虽说营养美味,但属于寒性食物,因此寒气比较中不可过量食用,尤其是女性朋友。而且在吃黄秋葵的时候要记得用热水焯一遍,这样也能减少黄秋葵的寒性,吃起来味道也更加美味。
曼陀罗是茄科曼陀罗属植物,叶片是卵形、宽卵形,叶片上部有不规则的波状浅裂痕,每年大概在6~10月开花,开出来的花朵是漏斗状,可以起到平喘止咳、麻醉止痛等药用价值,秋葵是锦葵科秋葵属,叶片是托叶线形,大概在5~9月时开花,花朵是钟形黄色的,可以起到利咽通淋、调经止痛等药用价值。
1、科属不同
曼陀罗
曼陀罗和秋葵两者特别的相似,它们都具有着独特的观赏价值,不过却并不是同一种植株,曼陀罗是茄科曼陀罗属植物,秋葵是锦葵科秋葵属,它们两者都可以将其盆栽养护,也可以适量将其适量食用。
2、形态区别
秋葵
曼陀罗的叶片是卵形、宽卵形,叶片上部有不规则的波状浅裂痕,而且它的前端会逐渐生长的尖,叶片比较有光泽,秋葵的叶片是托叶线形,相对比较大一些,而且叶片上有着粗毛,周边也有着掌状的裂痕。
3、花朵差别
曼陀罗
其实曼陀罗和秋葵的区别有很多,它们两者的花期也有着很大不同,曼陀罗在正常情况下养护时,大概在6~10月开花,开出来的花朵是漏斗状,绿、白夹杂而成的,秋葵大概在5~9月时开花,开出来的花朵是钟形黄色的。
4、药用价值
秋葵
通常情况下它们两者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曼陀罗每当花期时,可采摘花朵晾干后入药,可起到平喘止咳、麻醉止痛等药用价值,秋葵花期后结果时,可采摘果实适量食用,可以起到利咽通淋、调经止痛等药用价值。
大花秋葵又叫做美芙蓉、草芙蓉,花瓣大,花开大多,花色多样,观赏价值极高。要是想栽种大花秋葵种子哪里有卖?育苗方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大花秋葵种子哪里有卖?
大花秋葵种子首选是本地的花卉市场和批发市场和部分大城市经销商等。网络上当然也可以购买,但购买前要仔细审核,到有资质,有保证的网站选购。大花秋葵种子的种子要求虽然不高,但是种子的储存要求却是很高的。如存储果环境过差,种子很难发芽,受潮的种子不仅难发芽还容易腐烂,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一般价格低的种子问题较多,格外要注意。
大花秋葵育苗方法有哪些?
1、播种繁殖
播种前将种子用55℃温水浸泡10~15小时。平整土地,施足底肥,提前1天浇透水,以攘团不散为宜,播种后覆盖细沙,保持湿润,适当遮阴,约两周即可发芽,待长到3~4片真叶即可移栽。实生苗当年一般不开花,第二年才开花。种子繁殖发芽率高。
2、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在春、秋两季都可进行,去掉死根,将母株上茎芽带根切下,栽培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适当遮阴,5~10天即可成活,当年即可开花。
3、扦插繁殖
在生长期间,选取健壮植株,取半木质化枝条10cm左右,保留2~3片叶片,上剪口水平,下端剪成45。斜面,蘸生根粉1000倍液3~5秒,插入湿润沙壤土中,苗床上方适当遮阴,约15~20天左右可生根。1个月后即可移栽。
4、栽培管理
大花秋葵易成活,栽培管理简单。一般5月上旬萌芽,生长快,开花多,花期长。栽种小苗时施足底肥,肥料与根系避免接触,防止烧根。栽种株行距80cm×80cm为宜,后期生长量大,留足生长空间。前期注意及时拔出田间杂草。生长期应补充磷、钾肥,花后及时清除残花、枯叶和花籽,以延长花期,增加花量,保证花朵品质。
5、病虫害防治
大花秋葵病虫害较少,主要受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发生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乳油7000~9000倍液均匀喷雾,或用15%哒螨灵乳油2500~3000倍液均有较好防治效果。蚜虫用喷施吡虫啉2500~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烟茶碱1000倍液防治。
大花秋葵生长健壮,关键是花特别大,直径最大的能有20cm-25cm,能开这么大的花的花卉还是很少的,因此独特又有极高观赏价值,值得栽种。
关于大花秋葵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更多农业资讯请关注青瓜网。
大花秋葵种子选种育苗技巧
随着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在饮食方面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与营养。黄秋葵是一种高档且营养的养生保健蔬菜,被誉为“绿色人参”,深受人们的追捧与喜爱。那么黄秋葵如何种植管理?下面和小编一起去了解黄秋葵的种植方法吧!
黄秋葵种植技术大全
1、整地做畦。黄秋葵不能连作,宜选择保水保肥、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播种前深耕土壤,耙平做畦。高垄栽培,整成带沟畦宽1.3~1.7米,高30厘米,长度按地形而定,沟宽30~50厘米。在沟或穴内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20~25千克,覆盖土层。
2. 播种。可采用种子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在3月上旬至6月上旬播种均可,因其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度均在22~35℃,故播种不宜过早,一般在地温15℃以上时播种较好,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温有所差异,各地应根据当地气温安排生产时间。播种前可用温水浸泡种子12小时,中间要清洗换水1次,然后用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约75%种子露白后播种。
可条播和穴播,生产上多采用穴播,穴距40~50厘米,每穴2~3粒种子,播后覆土约2厘米厚,10天左右出苗,亩用种量约200克。早春保护地可采用育苗移栽,每亩大田需苗床15米2,用种量500~600克,种子催芽后播种。出苗后及时间苗,去劣留优,保持幼苗健壮生长。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即可带土移栽到大田,株行距约为40厘米×50厘米,每亩种植2000~2500株。育苗移栽的畦面可覆盖黑色地膜,既保温又防草。
栽培季节
黄秋葵喜温暖,怕霜冻,整个生育期应安排在无霜期内,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润季节。露地栽培,南北各地多4~6月播种,7~10月收获。华北地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至5月播种。北方寒冷地区常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待早春晚霜过后,再定植于大田。
田间管理
1、间苗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
2、中耕除草与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米左右竹竿、或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3、浇水施肥
①浇水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播后20天内缺水时宜早晚人工喷灌。幼苗稍大后可机械喷灌或沟灌。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
②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一次为齐苗肥,在出苗后进行,每公顷施尿素90~120千克。
第二次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每公顷施复合肥225~300千克。开花结果期重施一次肥,人粪稀30000~4500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00~450千克。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4、植株调整黄秋葵在正常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往往开花结果延迟。可采取扭枝法,即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以控制营养生长。生育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虫蔓延。采收嫩果者适时摘心,可促进侧枝结果,提高早期产量。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果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黄秋葵采收
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55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90~120天,全生育期可达150天左右,甚至更长。黄秋葵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厘米,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如果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一般第一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缩短。
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3~4天采收一次。采收时宜用剪刀,并套上手套,以免茎、叶、果实上刚毛或刺瘤刺伤皮肤,奇痒难耐,此时用肥皂水洗一下或火上轻烤,可减轻痛痒程度。通常花谢后4天采收嫩果,品质最佳。每亩产多在2000~3000千克左右。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都对黄秋葵有了一定的了解。黄秋葵外形特别像青椒却并不辣,味道非常脆嫩多汁,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现在越来越多人都喜欢黄秋葵,种植黄秋葵前景也非常可观。
秋葵种植前景如何?怎么种植?秋葵在前些年还没有现在这么火,很多人家里都是不吃秋葵的,现在吃秋葵的人比以前多多了,因为大家都了解到了秋葵的营养价值之高。今天咱们来看看秋葵的栽培方法。
一、种植前景
秋葵近年来的市场前景还算不错,主要和秋葵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关系,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预防各种疾病,有网友也建议可以将秋葵应用到休闲农业中来,比如讲种植、采摘、销售等模式结合成一体化。
二、栽培技术
1.种植时间
秋葵种植的时间对秋葵产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种植过晚或种植过早,都会造成秋葵减产。秋葵最好是进行春播,但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比较大,南方最好是在三月份种植,北方最好是在五月份种植,而沿海地区则最好是在四月份种植。合适的种植时间,秋葵的出苗率和成活率更高,而且生长的更好,后期的产量也更高。
2.品种选择
秋葵并不是我国本土的蔬菜,所以目前我国秋葵的品种并不是很多,所以在选择品种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为了提高秋葵的产量,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适合我国当地种植的秋葵品种,其次就是看哪个品种的产量高,哪个品种的品质高,然后在这中间选择当前市场上经济价值最好的秋葵品种进行种植。
3.调整密度
秋葵种植后要想高产的话,我们还需要将种植的密度进行调整。首先就是要保证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就是要保证有恰到好处的通风和透光性。那么秋葵种植的行间距我们最好是保持在四十到五十厘米,而株间距最好是三十五到四十厘米,根据所选择的种植地的肥沃程度来合理定植。
4.合理疏枝
枝叶整理和植株的调整这对提高秋葵的产量也是非常有效的。在秋葵生长到三十厘米高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将它顶部的心叶摘除,促进分枝的生长。如果秋葵的分枝太少,那么产量自然就不会很高,因为它的结果枝很少。在促进分枝生长的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调节株形,同时还需要控制分枝的数量,对生长过密的或长势弱的分枝以及徒长的分枝进行整理。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合理的控制各枝之间的通透性,提高结果率。
5.追肥
秋葵是一种深根性植物,它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很强,需要大量的养分。如果土壤的肥力不充足,那么就会造成植株矮小,营养不良,严重影响秋葵的产量。因为土壤的肥力不足,那么养分被根部吸收之后,主要是促进根部的生长,无法将养分供应到枝叶,更别说开花了。所以我们在施肥的时候一定要施足,如果没有足够的量,那就等于白施。
关于秋葵栽培技术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秋葵种植前景和高产栽培技术